联华证券_线上实盘杠杆炒股_实盘股票配资开户-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认知,从多学科、交叉学科范畴积极干预
你的位置:联华证券_线上实盘杠杆炒股_实盘股票配资开户 > 线上实盘杠杆炒股 > 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认知,从多学科、交叉学科范畴积极干预
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认知,从多学科、交叉学科范畴积极干预
发布日期:2024-07-25 10:13    点击次数:184

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认知,从多学科、交叉学科范畴积极干预

  记者 季媛媛 实习生闫硕 北京报道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城市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7.5%,也就是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约为2.45亿。然而,目前仍有近一半人不知晓这个疾病,其治疗率和控制率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另据2020年我国一项涵盖89万名中青年人(35~49岁)高血压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当中有26.2%的人患有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因此年轻人对待高血压也不可以掉以轻心。

  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者和潜在患者人群,提高公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和增进血压长期有效管理的意识至关重要。究竟该如何应对?

  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值此之际,由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和高血压联盟组织编写的《高血压指南临床实践100问》正式上线。据记者了解,《高血压指南临床实践100问》是一本高血压管理问答合集,同时作为最新高血压指南的辅助工具,面向高血压及相关学科临床医生,为其解答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相关疑问。

  近年来,新研究、新药物、新治疗不断涌现,一方面丰富了高血压临床管理的内涵,同时也给大家带来很多困惑,为答疑解惑,高血压联盟和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征集了全国204位年轻医生提出的临床实际问题,凝练出100个“问答”,由全国96名高血压专家对这些“问答”分别进行了解析,最终由10位主编、副主编进行终审,编订成册。

  《高血压指南临床实践100问》不仅提供了针对临床问题的解答,还附有详细的解释和建议,便于医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及应用,更好地帮助处理高血压及相关临床情况。这是一本为高血压及相关学科医生量身定制的实用手册,旨在帮助医生找到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

  借《高血压指南临床实践100问》正式上线之际,记者专访了《高血压指南临床实践100问》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宇清,请他来聊聊如何进行高血压规范化诊治及管理。

  《21世纪》:今天是世界高血压日,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处于什么水平?根据您的经验,目前我国高血压管理困境有哪些?

  张宇清:目前来看,我国的“三率”在全世界应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已经在50%以上,比如韩国、美国,欧洲的总体达标率也已经接近50%。从一些高质量研究中看,我国血压控制达标率不到20%,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达标率不高主要包含几方面因素,首先就是知晓率相对较低,不到50%,知晓的人群中大部分得到治疗。不过,目前在治疗的人群中,我们的达标率也是偏低的。

  这反映了一些现实情况,首先,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其实只要纳入管理体系,无论是基层开展随诊,还是大医院开展随诊,患者的血压控制都比较好,达标率甚至能达到60%以上。其次,患者认识上也存在问题,有研究表明,知识水平较低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也较低。

  此外,医生层面也存在问题,一些医生并不能真正开展合理有效的治疗,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对患者使用的是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的比例偏低,而治疗高血压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如何提升公共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知晓率,进而提升治疗率,最终提升达标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1世纪》:合理规范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环节。请您结合这次发布的《高血压指南临床实践100问》及临床介绍一下,启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及降压目标?

  张宇清: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危险。

  很多研究表明,联合用药较单药治疗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这是因为高血压病因多样、发生机制复杂,联合用药能更大程度上覆盖高血压发病致病因素,可以提高降压治疗的控制率,降低心血管风险,获益更多。如今,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

  具体而言,对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很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对血压≥140/90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药物联合使用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正常甚至偏低,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也应避免舒张压过度降低。对于老年高血压,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降压药物并加强监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缓慢地增加治疗强度,直到血压达标。

  《21世纪》:肥胖人群合并高血压,是否需要常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明确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哪些对肥胖相关疾病治疗的建议?

  张宇清:肥胖患者其实会合并多种临床问题,尤其对于年轻肥胖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非常高。而肥胖本身代谢方面的异常以及睡眠呼吸暂停,都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因此,对于肥胖人群来讲,尤其是有合并症存在的情况,显然要进行常规的睡眠呼吸暂停的筛查。

  肥胖对于患者来说,其实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土壤,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等。40年前,中国可能没有这方面的问题,40年后的今天,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肥胖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极具挑战,单纯改善生活方式的治疗虽然行之有效,但患者的依从性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减重手术,是需要加以考量的。

  《21世纪》: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血压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筛查技术和治疗方法,为临床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请您分享一下,近年来,在高血压的筛查及管理方面有哪些进展?

  张宇清:这方面的进步很快。近些年,基于数字技术开发的可穿戴设备,检测高血压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但也有一定的短板。比如,对于监测的各种指标,其可靠性存在很大问题,包括用光电容积的原理设计的血压测量仪器,准确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还不能用于临床管理高血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开展,我们可以用数字化医疗的手段更好管理病人。很多地方在开展探索性的实践,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高血压等慢病管理中,主要目的是把患者纳入体系,进行有效的随诊,这是提升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有效做法。

  总体来看,医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高血压的筛查和管理,不过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相信,通过专业人员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相关问题将逐渐得以解决。

  此外,通过设定一些筛查点去做机会性筛查工作,也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知晓率。而自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虽然可能存在一些不准确之处,但至少能促进公众关注高血压。

  《21世纪》:在高血压诊疗管理方面,临床医生该如何提高自身诊治水平?我们还需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促进心血管事件下降拐点早日到来,助力“健康中国2030”?

  张宇清:从患者以及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对医生的要求是逐渐提升的。首先,医生需要进一步提升对高血压的认识,尽管他们都知道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危害,但是如何把这种认识贯穿到临床实践,还需要不断学习。

  比如,很多医生缺乏测量血压的意识,在非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非高血压的病人中血压测量都不是很普及。其实所有的成年患者就诊时,都需要首诊测量血压。同时,儿童、青少年也需要加以重视,这里强调加强学校教育。

  与此同时,针对具体的病人,临床医生要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比如对高危患者要积极治疗;对风险相对低的患者,更多是从改善生活方式着手,如果血压不能在几个月内有效达标,也需要及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多学科甚至是交叉学科领域的问题,临床医生的认识应该更深入,要从高血压的本质着手进行积极干预。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生活方式的指导,并监督他们执行,辅之以药物治疗、器械治疗,从而让患者获得血压达标以及总体心血管风险下降。